新闻资讯

智能传感器技术大会召开聚焦融合化发展方向

  近年来,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作为“感知世界”的关键节点,智能传感器技术日益成为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传感器逐步向多功能、高精度、自适应和智能决策方向演进,智能传感器不仅具备数据采集功能,更融入了感知、判断、处理与通信能力,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自动驾驶、农业物联等核心领域。值此背景之下,2025年智能传感器技术大会在科技创新高地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专家、企业代表、产业联盟成员齐聚一堂,围绕“融合化发展”核心主题,共同探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最新突破、应用趋势与未来路径,为构建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支撑。

  一、大会背景:智能化浪潮推动传感器产业深度变革

  随着“数字中国”、“智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智能传感器产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24年我国传感器市场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占比超过60%,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8%以上。这不仅表明市场潜力巨大,更凸显出融合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当前,传感器技术已从单点式采集向系统级集成迈进,嵌入式算法、边缘AI芯片、无线通信模块等成为其标配,数据感知正逐步走向“认知”阶段。无论是智能汽车中的激光雷达与惯性导航协同工作,还是智慧工厂中温度、振动、压力等多类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分析,都体现出融合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因此,本次大会紧扣产业发展脉络,围绕“融合化”关键词设立主论坛、分论坛、闭门研讨会等多环节,系统探讨智能传感器如何实现跨学科、跨平台、跨领域的融合创新。

  二、大会亮点:聚焦融合化发展实现技术协同突破

  本届智能传感器技术大会汇聚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产业高管,涵盖了传感器制造、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系统集成、信号处理等多个方向。大会以“融合化发展 构建智能感知新生态”为主题,深度剖析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智能边缘计算平台、传感器+AI协同架构、传感器与5G/6G通信协同优化等前沿议题。

  在主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某发表了题为《智能传感系统的融合演进与未来展望》的主旨报告,指出智能传感器的演化路径正在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决策”三级跳转变为“闭环系统感知”,其中融合化、泛在化、柔性化是三大核心方向。他强调,传感器未来的发展不再是“单品技术升级”,而是系统级重构,需要材料工程、数据科学、算法设计与嵌入式开发的深度协同。

  此外,分论坛涵盖了“智能制造中的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系统集成”、“柔性与可穿戴传感器的跨界应用”、“医疗智能监测中的生物传感器”等多个细分领域,推动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融合化发展内涵。

  三、融合化趋势解析:智能传感器迈入“系统生态”时代

  本次大会最大亮点之一,是对“融合化发展”概念的深度诠释。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集成”不同,当前的融合化更强调系统协同能力,是多维度技术间的主动协同,而非被动堆叠。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维度的融合

  现代智能系统往往需要同时感知多个维度的信息,如温度、湿度、加速度、压力、电流等,单一传感器已无法满足综合判断需求。通过传感器阵列部署及数据融合算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环境感知。例如在工业自动化场景中,压力+振动+电流三类传感器协同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有效预警潜在故障。

智能传感器技术大会召开聚焦融合化发展方向

  2. 数据处理的融合

  传统传感器数据需回传中心服务器处理,时延与带宽成本高。而智能传感器集成边缘计算模块,可在本地进行初步计算与判断,结合AI算法进行自学习、自优化。此次大会展示的一款新型“边缘AI温振一体传感器”,就通过内置ARM芯片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本地实时分析,并通过LoRa协议将结果上传,显著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3. 通信技术的融合

  传感器部署密度增加,对通信提出更高要求。智能传感器通过融合5G、NB-IoT、Wi-Fi 6等多种通信技术,实现高速、低功耗、广覆盖的数据传输。在智慧城市交通监控中,不同感知节点通过多协议融合通信,保障稳定运行。

  4. 应用场景的融合

  传感器已从传统工业应用拓展至消费电子、医疗健康、智能农业、航空航天等各领域。技术平台之间的开放互联,推动传感器应用场景交叉渗透。如基于MEMS的惯性传感器,原服务于导航领域,现已广泛应用于健身可穿戴设备和老年健康监护。

  四、大会成果:推动产业链协同共建融合生态

  本届大会不仅是前沿理念的分享平台,更通过项目签约、产研对接、生态联盟建立等方式,切实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大会期间,共签署12项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涵盖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共建、AI芯片与传感器联合研发平台、智慧医疗监测系统试点项目等。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在大会上发布《2025智能传感器融合技术白皮书》,系统阐述融合化发展路径,并提出“核心器件+算法平台+系统应用”的三层融合模型。此外,由多家头部企业牵头成立的“智能传感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正式揭牌,将聚焦标准制定、成果转化、试点应用等核心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特别设立“智能传感器创新产品展示区”,集中展示了60余项融合化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包括柔性可穿戴生理监测系统、智能楼宇节能感知平台、多模态无人机环境监测传感器等,为来宾提供直观技术体验。

  五、未来展望:夯实底层创新迈向全球高地

  融合发展不仅是一时之需,更是智能传感器迈向下一发展台阶的必由之路。未来,智能传感器的发展重点将聚焦在底层材料创新、低功耗集成电路研发、跨域标准协同、AI算法适配与系统级应用验证等方面,构建软硬件一体、算法与感知并行的新生态。

  智能传感器作为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节点,其融合化能力决定了整个数字化系统的感知精度与响应效率。如何在技术融合的同时保障系统安全、提高稳定性、降低成本,是未来攻坚重点。同时,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必须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标准制定话语权与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持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体系。

  总体来讲,本次智能传感器技术大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出产业界对融合化发展趋势的高度认同与战略布局。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协同,更是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的系统性重塑。通过多方协作、深度融合,智能传感器有望实现从“感知工具”向“智能中枢”的历史性跃升。其次,随着“智能+”时代全面来临,未来已来,感知先行。融合化正成为智能传感器通往更高维度应用的新路径,也将为我国构建自主、安全、智能的感知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上就是关于智能传感器技术大会召开聚焦融合化发展方向的相关介绍暂时就先讲.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传感器、无线射频的应用、以及选型知识介绍的话,可以收藏本站或者点击在线咨询进行详细了解,另外伟烽恒小编将为您带来更多关于传感器及无线射频相关行业资讯。

推荐新闻
更多>

智能传感器技术大会召开聚焦融合化发展方向

多功能传感器系统方案亮相高端智能装备展会
汽车传感器展会引领智能驾驶技术全新变革
新型位移传感器融合高端制造数字化发展趋势
医疗传感器的创新成果发布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伟烽恒公司荣获年度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称号

   以创新为动力   以质量求发展   为客户创价值   为诚信赢立足   


Copyright 2025  深圳市伟烽恒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2058939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6930号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 诚信网站